wineast
财经 | 宏观 | 国内 | 国外  投资 | 风投 | 天使 | 私募 | 产业 | 并购 | 投行  证券 | 金融资本 |  创 业 板 
商机 | 公司 | 产品 | 供求  学院 | 创业 | 管理 | 连锁 | 投行 | 理财 | 贷款  机构 | 投资机构 |  外商投资 
服务 | 展会 | 招聘 | 名录  市场 | 项目 | 投资 | 专利 | 技术 | 产权 | 连锁  互动 | 创业社区 |  有问必答 
您当前位置:中国创业投资网 >> 新闻频道 >> 投资资讯 >> 风险投资 >> 浏览文章

外资人民币基金挖角 晏小平离职达晨赴任鼎晖创投

2012-4-9 19:12:1121世纪经济报道 【字体:

    达晨创投合伙人晏小平,即将加盟鼎晖创投人民币基金,并担任合伙人。晏小平将于五月到任,目前处于工作交接期。

    可以说,两家基金分别是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的代表,两者之间的跨界人事变动,几乎引发了整个业界关注。

    这并非个案。业内早知,北极光创投“蓄谋已久”,想挖本土基金的人才。4月4日,北极光创投合伙人杨瑞荣大方承认:“我们团队太平和,太温文尔雅,希望有本土机构的人才加入,为整个团队增加一点狼性。”

    而两三年前,不少外资基金的人嫌外资基金项目少,投资机会少,宁愿放弃外资基金的相对高薪,也要去人民币基金中“赚经验”。

    这一形势倒转的背后,是外资机构成立了人民币基金后,却无法完全适应本土的游戏规则,试图借本土机构的长处和人才,来弥补自身短板。

    但是,这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。当pre-IPO项目的回报日益微薄之时,人民币基金集体向前走,亦在借鉴更为擅长早期项目投资的外资基金的长处。

    晏小平离职达晨赴任鼎晖创投

    对于达晨创投和鼎晖创投来说,这个清明节假期似乎不平淡。

    晏小平开始办离职手续,达晨创投需要找人填补空缺,并需要回答消息灵通人士的问题。4月6日,达晨创投合伙人邵红霞承认,晏小平将离职去外资基金。但被问到是否去鼎晖创投时,邵红霞则保持沉默。

    晏小平本人在电话中表示,对于离职以及是否加盟鼎晖一事不愿予以评论。

    但据接近晏小平、接近鼎晖创投的人士透露,晏小平将于五月去鼎晖创投人民币基金,就任合伙人。

    对于鼎晖创投的人来说,一个几乎是纯本土背景的合伙人加入,未来的磨合将如何,多少有些不确定。

    晏小平,出生于1968年,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学士、湖南大学MBA,在上个世纪他就担任通程控股董秘,后升为常务副总裁。随后,晏小平在张家界任高管。

    2005年开始,晏小平在中美桥梁资本有限公司任总经理。他做了不到一年就离职,随后赴东方生物做高管。这两份工作前后持续不到两年,它是晏小平仅有的外资企业经验。

    2007年年初,晏小平去达晨创投工作,先后主投了网宿科技、蓝色光标、数码视讯、晨光生物、拓尔思等,目前负责管理达晨创投北方片区。

    创业板开板后,达晨创投投资的多家企业成功登陆创业板,并跃居一流人民币基金之列。有5个投资项目已经IPO的晏小平,亦因此声名鹊起。

    与此相反,过去一年的鼎晖创投并不太平。

    上半年,掌门人王功权公然私奔;下半年,其投资的北京爱国者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、俏江南股份有限公司都先后爆出没有达到预期业绩,并公然表示对鼎晖创投的不满。

    北京爱国者、俏江南都曾是热门项目。多位PE人士都去看过或是谈过,他们当初没投,在纠纷之后,不免出言讽刺,“那个我们看过没投,鼎晖投了。他们也不怎么样嘛”。

    过去几年,鼎晖投资因有百丽、双汇等多起经典案例,奠定了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基金标杆的地位。这些案例是鼎晖私募股权基金操刀,它和鼎晖创投同在鼎晖投资旗下,却是不同的LP和管理团队。而且,鼎晖私募股权的二期基金,的确获得超高回报率。坊间传闻,其年化内部收益率高达50%。然而,去年鼎晖创投屡屡“诈胡”,给人以拖累之感。

    据清科集团数据,鼎晖创投人民币基金成立于2010年7月,募资金额为12.9亿人民币。它包括两只基金:北京鼎晖维森创业投资中心(规模4.28亿元)和北京鼎晖维鑫创业投资中心(规模8.58亿元)。但它投了什么项目,则无从得知。

    记者就此事短信询问鼎晖创投掌门人黄炎,截至发稿时,未曾得到任何回复。

    外资人民币基金挖角本土机构背后

    并非个案的外资人民币基金“挖角”现象

    4月4日,一位职位不低的本土机构人员谢杰(化名)告诉记者,有猎头代一家外资机构找到他,他见过这家机构的几位合伙人,并跟创始合伙人交流过,但暂时还没有回音。

    谢杰在投身PE业之前,曾在外资企业工作过。他告诉记者,他在目前公司的待遇虽然比不上外资基金,但在本土机构中还可以。外资基金对他最大的吸引力是:“外资基金整体比较规范,我比较喜欢那种文化。像我们这样不是基金的投资机构,最大的问题是不独立,这种不独立体现在各种方面,包括人事任命,包括薪酬体系。”

    同时,业内颇多人知道,北极光创投在找本土机构背景的人。北极光创投目前有人民币基金,它跟美元基金是同一个团队同一个策略。但运作一段时间后,几个合伙人反思目前的风格太中规中矩,甚至有些保守,他们想要更积极进取一些,或说希望投资的节奏可以快一些。

    杨瑞荣说:“我们(团队)太同质化,想得太一样,希望有不同的声音;我们太平和,太温文尔雅,想增加一点狼性。另外,哪怕是对于美元基金,我们投的项目,也要考虑在国内通道退出,所以我们需要对国内资本市场了解的人。”

    在上述思想指导下,他们见过不少本土机构的人。这些人从合伙人到投资经理都有。“我们什么级别的人都欢迎,不过执行董事以上级别的,会稍微谨慎一些。”杨瑞荣指出,在选人时,他们希望对方有“狼性”,可以带来影响;又希望不要太有狼性,不能太突兀,否则难以融合进来。这一思路似乎仍是北极光创投一如既往的稳健风格。

    杨瑞荣指出,其他外资基金也在找本土机构出身的人才。只是北极光本来规模小,一招人就显得多。

    以大名鼎鼎的红杉资本为例,其中国基金的本土化,一直为业内称道。早在2008年,红杉创业资本人民币基金成立。但几位本土基金背景人员的加入,近段才为业内人士发现。

    其中有三位来自颇富争议的九鼎投资。他们分别是陈柳民、梁江、程少宾,前两位的职位是副总裁,跟他们以前在九鼎投资的职位相当。另有董事总经理姚宇和区域业务总经理魏洪波,分别来自深创投和苏创投。

    在红杉资本的官方网站上,他们格外显眼——原红杉团队,大部分人出身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、外资投行、外资咨询机构、其他外资基金。

    相对红杉整个团队,5个人并不多,但考虑到人民币基金占红杉资本总投资规模的比例有限,可以说,本土机构出身的团队,对红杉资本人民币基金的影响力非常之大。

    土、洋基金的相互融合

    业内有一种说法,本土和外资机构对于对方都是围城,双方都羡慕着对方的好,但又不免吐槽对方的不好。

    两三年前的一个风潮是,很多外资基金的工作人员,跳槽到本土机构。那时创业板股价凶猛,很多企业家想在A股上市,故比较青睐接受人民币的投资,且偏爱熟悉本土资本市场的人民币机构。再加上外资基金投资时,需要过重重审批程序,企业家嫌美元融资麻烦。人民币基金处于爆发式增长,给了一些硬气的企业家底气:“我不接受美元投资。”

    于是,一些外资基金人士发现,自己没什么项目可以投,不是找不到,而是企业家不想要美元投资。与此同时,他们在本土机构的同行们,有不少项目可以看,在全力积累经验。一般来说,合伙人以下的职位,在外资基金的收入更稳定,在人民币机构的收入,大头来自于投进多少项目的资金。但他们冲着“攒经验”,杀去了本土基金。这些本土基金很多是能搞掂地方政府、搞掂项目的。

    当时业内有一个共识,人民币基金可能是未来主流。于是外资机构开始自己募人民币来经营。据投中集团不完全统计,仅2010年,就有超过十家外资机构募集了人民币基金(或)。除前述的鼎晖投资、红杉资本,还有黑石、新天域、赛富、凯鹏华盈等如雷贯耳的名字。也是这一年,凯雷投资集团和复星集团联合成立了凯雷复星(上海)股权投资基金企业。

    这其中不乏仓促上马的。一位外资机构合伙人指出:“外资机构来做人民币基金,有它的一些短板。国内证券市场有相当特殊性,要熟悉要了解非常难。”而当初的外资机构决策人,似乎低估了本土资本市场的“中国特色”。

    有一些外资机构对中国国情认识更深,所以早早就尝试本土化运营人民币基金。

    青云创投总裁叶东一开始就认为,本土基金和外资基金,像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,同有车马炮,却是不同的游戏规则和玩法。所以他想另行成立一个独立于美元的人民币团队,先确定了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徐政军。在这一波人民币基金大热之前,徐就在本土机构从事过私募股权投资。2010年始,他既募资,又搭建团队,团队成员多为本土背景,其中不乏来自其他人民币基金的。

    德同资本则选择跟地方政府与银行紧密合作。其创始合伙人邵俊告诉记者:“我们的募资很本土化,有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,有通过民生银行(6.21,-0.07,-1.11%)的渠道,还有自己的关系。民生银行跟我们有战略合作协议,协议包括三方面:募集和托管基金、挖掘项目、对被投企业的信贷服务。”

    为了新募集的这些人民币基金,德同资本设置了8个地区办公室,其中4个地区总经理是原德同资本的人过去,还有4个地区总经理则是本土团队。邵俊指出:“他们要是放到德同资本的大队伍里,就相当于合伙人了。他们本身都不是做人民币基金,但跟本土资本市场比较近。”

    前述外资机构合伙人看到了上述趋势:“本土基金有一些创新,比如像平行基金这样的组成形式,在海外比较少,在国内很普遍,这是一种创新,绕过有限合伙50人的限制,能在本土LP出资相对少的情况下,募集到理想的资金规模。操作手法也有创新之处。比如九鼎投资,操作模式是中国的特色。它有自己的优缺点,有些优点是外资基金所不具备,外资机构应该看到自己的短板,吸收人民币基金的长处。”

    但另一方面,前述外资机构合伙人也看到:“目前国内资本市场pre-IPO的套利空间收窄,很多基金往前段走,这是本土基金的短板,需要吸取外资基金的长处。此外,人民币基金的专业化,也是在向外资基金靠拢,本土人民币基金的判断方式是能否过会的标准,没什么行业标准。而外资基金中,大家知道GP擅长的领域有限,所以往往一只基金是有其固定投资领域的。”

    在未来,其他外资机构的人民币基金,会像青云创投和德同资本的人民币基金一样本土化吗?

    这无从得知。但可以确定的是,本土基金和外资基金,都会互相吸收对方所长,而不像创业板开板之前,双方在同一圈子,却是两个世界。



网友评论:

  • 阅读排行
  • 本日
  • 本周
  • 本月
关于我们 | 免责条款 |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帮助中心 | 会员登陆 | 友情链接 | 订阅RSS |